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模拟氧化对猪皮明胶乳化性能、界面张力、Zeta电位的影响(二)
> 烧结矿致密化行为研究:不同碱度条件下熔体的表面张力、表观黏度值(三)
> 涂料施工后出现缩孔等缺陷,居然与表面张力有关
> 我国陶瓷墨水生产企业基本状况以及国产墨水与进口墨水性能的比较
> 多功能膜材研发:界面张力已成为整套工艺链协同下动态演化的核心控制点
> 活性低聚表面活性剂促进水滴在疏水表面的铺展
> 一种绿色、高效、稳定的盐酸沙拉沙星制备方法及步骤、装备
> 制备润眼液,为什么要进行表面张力测定?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二)
> 茄子APP下载应用:研究活性磁化水对无烟煤尘的湿润作用(一)
推荐新闻Info
-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三)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二)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一)
> 茄子视频APP污在线观看比普通电子天平“好”在哪?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四)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三)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二)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一)
> 在线观看茄子视频APP证明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质三维结构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二)
煤油的界面张力多少合适,煤油表面张力与温度对照表
来源: 浏览 1271 次 发布时间:2025-03-27
摘要
煤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和燃料,其界面张力特性直接影响其在润滑、燃料雾化、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性能。本文系统研究了煤油的界面张力范围、测量方法及温度依赖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煤油表面张力-温度对照表。结果表明,常温(20°C)下煤油的界面张力典型值为25–30 mN/m,且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本研究为煤油在工业应用中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1.引言
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IFT)是两相(如液-液或液-气)接触界面上的分子力不平衡导致的收缩效应。煤油(主要成分为C12–C16烷烃)的界面张力对其在以下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燃料喷射:影响雾化效果和燃烧效率。
润滑油配方:决定油膜稳定性和抗乳化性。
油水分离:影响分离速度和纯度。
本文结合实验数据与文献研究,探讨煤油界面张力的合理范围及温度影响规律。
2.煤油界面张力的标准范围
2.1气-液界面(表面张力)
在20°C下,煤油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典型值为:
25–30 mN/m(毫牛/米),具体取决于煤油组分(直链烷烃张力高于环烷烃)。
2.2液-液界面(如油-水)
煤油与水的界面张力显著更高,范围约为:
40–50 mN/m(20°C时),因水分子极性远高于煤油。
3.测量方法
3.1悬滴法(Pendant Drop Method)
原理:通过分析悬垂液滴的形状(受表面张力和重力影响)计算张力。
适用:高温高压条件下仍可精准测量(如燃料喷射模拟)。
3.2 Wilhelmy板法
原理:测量铂金板脱离液面所需的力,直接换算张力值。
优点:操作简便,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
3.3环法(Du Noüy Ring Method)
注意:煤油低张力可能导致环脱离时误差增大,需校正。
4.温度对煤油界面张力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降低煤油分子间凝聚力,导致界面张力下降。实验数据表明,在0–100°C范围内,煤油表面张力(γ)与温度(T)的关系近似线性:
4.1煤油表面张力-温度对照表
温度(°C)表面张力(mN/m)油-水界面张力(mN/m)
0 31.5 52.0
20 29.7 48.5
40 27.9 45.0
60 26.1 41.5
80 24.3 38.0
100 22.5 34.5
4.2温度影响的机理解释
分子动能增加:温度升高削弱了煤油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密度降低: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界面能下降。
5.工业应用中的理想张力范围
5.1燃料雾化
最佳范围:26–28 mN/m(20°C)。
过高:液滴粗大,燃烧不充分;过低:易挥发导致安全性问题。
5.2润滑油
推荐值:≥25 mN/m,以确保油膜稳定性。
5.3油水分离
关键参数:油-水界面张力需>40 mN/m,以加速相分离。
6.实验注意事项
样品纯度:杂质(如水分、氧化物)会显著降低张力值,需使用色谱纯煤油。
温度控制:测量时需用恒温水浴槽(±0.1°C精度)。
动态界面:新鲜煤油暴露空气后张力可能随时间变化(氧化效应),建议在惰性气氛(如N₂)中测试。
7.结论
煤油的表面张力在25–30 mN/m(20°C)范围内最为常见,适用于多数工业场景。
温度每升高1°C,表面张力约降低0.09 mN/m,需通过温控或添加剂(如硅氧烷)调节。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工艺要求(如雾化、润滑)选择煤油型号或调整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