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二)
>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一)
> 表面张力测量科学:从经典原理到现代智能操作(以Kibron茄子APP下载为例)
>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二)
>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一)
> 稀薄氧压下原位生长铜薄膜的氧化程度研究
> 利用气体分析仪、茄子视频APP污在线观看等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
> 复合剂对不同基础油界面张力的影响差异
> 不同船用柴油机油基础油界面性质与分水性的关系
> 动态测量纯净水和硅油、纯净水和乙酸乙酯液体间界面张力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一)
来源:安徽化工 浏览 11 次 发布时间:2025-08-18
摘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溶液加工的基础是找到能够溶解聚合物的溶剂,而低共熔溶剂(DES)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研究发现,氯化锌/1,2-丙二醇的DES可以溶解聚乙二醇(PEG),研究不同体系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表观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分子热运动、氢键、高分子链"末端"效应和链缠结分析和解释以上数据随温度、聚乙二醇分子量变化规律,并且使用Doolittle型方程对密度和表观粘度进行数据关联。研究表明,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电导率却增高;密度和电导率随着聚乙二醇浓度增加而降低,但表面张力和粘度增加;粘度、电导率和表面张力随聚乙二醇分子量增加而密度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链"末端"效应和链缠结以及氢键变化导致。密堆体积在0.72~0.76 cm^3/g,密堆体积随聚乙二醇浓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升高。
近年来低共熔溶剂(DES)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已被广泛用于分离、催化、有机合成、萃取、材料加工和电化学等领域。因为其具有合成简单、性质稳定、毒性低等优点,将其作为聚合物材料溶液加工的溶剂具有较大的潜力。然而,关于溶解聚合物的DES文献报道极少,类似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聚合物加工,绝大多数聚合物不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因此,找到对聚合物有良好溶解性的DES意义重大。Cheng等报道了聚烷基溴化铵盐与醇形成的DES可以溶解聚乙二醇(PEG),Zhang等报道烷基卤化铵盐与聚乙二醇可以形成DES。然而,烷基溴化铵盐成本较高、合成复杂、原料有毒,且Zhang等在DES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去离子水。茄子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发现氯化锌与1,2-丙二醇形成的DES对聚乙二醇有很好的溶解性,且原料价廉易得,制备简单,溶解过程不需要加水。为了弥补基于高分子-低共熔溶剂溶液性质的空缺,茄子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报道了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密度、表观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DES是强氢键作用体系,因此探究聚合物-DES溶液的热力学、动力学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寻找能够溶解聚合物的DES提供指导。
1实验部分
1.1实验试剂
氯化锌(≥99.0%)、1,2-丙二醇(≥99.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分子量分别为1 000 g/mol、6 000 g/mol、10 000 g/mol),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购买的试剂没有进一步提纯而直接使用,所有实验在常压下进行。
1.2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制备
按氯化锌/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4称取一定量的药品加入到250 mL的螺口瓶中。将螺口瓶置于373.15 K的烘箱中,直至形成均一澄清透明的液体,即为低共熔溶剂;待冷却后,向所形成的低共熔溶剂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分别配制1 wt%、3 wt%、5 wt%、10 wt%分子量为1 000 g/mol、6 000 g/mol、10 000 g/mol的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
1.3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表征
使用25 mL比重瓶测定在303.15 K~343.15 K下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密度,用蒸馏水校正数据的准确性,密度测试精度为±0.000 1 g/cm3;使用EC-215型电导率仪测定溶液在303.15 K~323.15 K下的电导率(测试精度为±1.5%);使用旋转粘度计来测定在303.15 K~343.15 K下的动力粘度(测试精度为±1%);使用BZY-1茄子APP下载测定在303.15 K下溶液的表面张力(测试精度为±0.1 mN/m)。密度的控温精度为±0.01 K,动力粘度、电导率和表面张力控温精度为±0.1 K。通过费歇尔滴定法(Metrohm870 KF TitrinoPlus)测定溶液中的水含量总是低于0.5 wt%。
2结果与讨论
2.1密度
表1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密度和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
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密度和表观粘度与温度变化的数据如表1所示。图1为溶液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其中氯化锌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4。在303.15 K~343.15 K范围内,溶液密度随温度呈线性下降,这与先前的研究结论一致。
该溶液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可归因于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热运动的增强以及氢键的减弱。当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 000 g/mol时,溶液的密度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聚乙二醇和氯化锌/1,2-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相比相对较低,以及聚乙二醇高分子链的“末端”效应随着聚乙二醇浓度而加强。从图1看出,当聚乙二醇浓度为10 wt%时,密度随聚乙二醇分子量增加而减小。由于聚乙二醇分子量增加,氢键位点密度的降低,氢键效应也减弱,这将导致密度降低[3]。
图1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2.2表观粘度
图2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图2显示了在303.15 K~343.15 K范围内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其中氯化锌/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4。溶液表观粘度随着温度升高几乎指数式减小,主要因为低共熔溶剂是强氢键体系,而氢键作用随温度较敏感,迅速减弱;此外,随温度升高,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以及热运动加强,当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 000 g/mol时,聚乙二醇的浓度与粘度呈现相同趋势,由于较长的聚乙二醇高分子链缠结所致,浓度越大,链之间的缠结程度越高,粘度就越大。从图2发现,粘度对聚乙二醇浓度的敏感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表明在低温下聚合物链缠结更强,可能因为温度升高,高分子链之间的氢键减弱,且低温下高分子链的伸展状况较好。当聚乙二醇浓度为1 wt%时,溶液的粘度随着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增加而增加,这归因于聚合物链缠结随着聚合物链长度的增加而更强,以及分子量增加引起链的活动性减弱。